杭州市股票配资 2024年河北区域研究之产业篇:特色产业集群引领发展
发布日期:2025-02-12 23:26 点击次数:2011. 1 产业结构:传统工业大省杭州市股票配资,制造业为核心
河北省一二三产结构基本维持在 1:4:5,二三产对经济贡献程度较大。 2018 年以来,河北省的三大产业结构较为稳定,一二三产基本维持在 1:4:5 左右,其中二三产业占比约 90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较大。2023 年,河北 省第一产业增加值 4466 亿,同比增长 1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 1.64 万亿,同比 回落 3.6%;第三产业增加值 2.30 万亿,同比增长 10.2%。 河北省是传统工业大省,致力于构筑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。 产业结构方面,河北作为工业大省,2023 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 5.16 万亿,总量 位居全国第 6,2023年工业增加同比增速达 7%,超过全国增速 5.8%。其中,制 造业是工业支柱,2023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25.9%,全年规上制造业 工业增加值增速 6.4%,亦高于全国的 5.0%。根据 2022 年河北省政府印发《河 北省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提出,将增强钢铁、装备、 石化、食品、医药、信息智能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现代商贸物流、文化旅游、 金融服务、都市农业等 12 大主导产业支撑地位,构筑先进制造业为核心、现代 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两翼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图片
1. 2 产业集群:国家级集群为核心,省级重点集群有效补充
目前河北已培育了 333 个特色产业集群,实现了县域全覆盖。特色产业集 群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 载体。近几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集群发展工作,聚焦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和“领 跑者”企业培育,分类施策、精准扶持,打造了一批立县兴县的特色产业集群。 到 2023 年底,集群数量已达到 333 个,营收总额突破 4 万亿元,增速高达 9.8%, 已形成了县县有集群的发展局面,在促进产业发展、稳定就业、厚植县级财源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,营收维持高增速。从 2019 年至 2023 年,河北特色产 业集群由269个培育到 333个;集群营业收入由 1.99万亿元增长至4.38万亿元, 上缴税金由 471 亿元增长到 1093 亿元,吸纳就业由 428.5 万人发展到 571.65 万 人。全省特色产业集群的税收、吸纳就业人数和上市公司数量分别占全省总量 的 22%、15.8%和 31%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 333 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 2.17 万亿元,同比增长 9.5%,上缴税金 551.19 亿元,同比增长 6.4%,为全省县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占比不断提高。到 2023 年底,全省 有平山金属制品、武安铁基新材料、迁安精品钢铁、渤海新区黄骅绿色化工、 丰南绿色钢铁、安平丝网 6 个超千亿元集群,有徐水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、 安国现代中医药、鹿泉电子信息等 10 个超 500 亿元集群,有宁晋智能装备制造、 清河羊绒及制品、永年紧固件等 80 个超 100 亿元集群。全省产业集群涵盖了装 备制造、食品医药、钢铁等 9 个产业大类的 66 个细分领域,其中,电子信息、 食品医药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比达 17%,年增速高达 15%以上。
(一)国家级产业集群
国家级产业集群渐成规模,全国总量已超 400 个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国 家级产业集群 420 个,其中包括 109 个创新型产业集群,66 个战略新兴产业集 群,45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 200 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从全国的分布来看, 国家级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,其中,经济大省、制造业大省广东 的国家级产业集群数量多达41个,占比9.8%;江苏、山东国家级产业集群超30 个,分别为 37 个,36 个;浙江、上海、湖北、福建国家级产业集群超 20 个;湖南、安徽、四川、江西、河北、北京、重庆、天津、河南、广西、陕西、辽 宁、贵州超 10 个。
河北省目前有 1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。据不完全统计,河北省目前拥有 12个 国家级产业集群(包括京津冀共建的),其中包括 2 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,1 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,4 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和 5 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(二)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
河北省累计培育 333 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其中包括 107 个省级重点产业 集群。截至目前,河北省累积培育了 333 个年营收超过 5 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 集群,除雄安新区外实现县域全覆盖,形成县县有产业集群的发展局面。2023 年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收总额突破 4 万亿元,增速达 9.8%,其中年营收 超过 75 亿元的产业集群有 107 个,被列为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。在一系 列产业集群政策的加持下,河北省内产业集群规模发展迅速,从产业结构来看, 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涵盖装备制造、汽车及零部件、电子信息、医药、 新能源、纺织、食品等多个领域。
沧州和邢台省级重点集群超20个,石家庄和保定亦有13个省级重点集群。 从地区分布来看,沧州市的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量最多,达到 24 个, 占总量的 22.4%;其次为邢台市,数量也达到了 20 个;石家庄和保定都拥有 13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;廊坊、邯郸、衡水、唐山的省级重点县域特色 产业集群分别为 9 个、9 个、6 个和 5 个;承德、张家口和秦皇岛的重点特色产 业集群数量相对较少。
(二)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政策
河北省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建设,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县域特色产 业集群发展。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,尤其是相 关税收优惠、资金扶持、土地供应等政策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 发展。近两年来,河北省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聚焦产业集群的政策文件,包括 支持战略性产业融合、实现“共享智造”、培育中小企业和“领跑者”等,为河 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1. 3 民营经济:民营经济活跃,500 强民企数量靠前
河北民营经济活力强,政策发力进一步激发民企竞争力。2023 年河北民营 经济增加值为 2.76 万亿元,同比增长 3.5%,占全省 GDP 比重为 62.8%,2020- 2023 年民营经济平均占比 63.4%,较疫情前 2019 年的 68.9%小幅回落,但明显 高于全国水平。其中,包括长城汽车、晶澳科技、新奥股份、以岭药业等在内 的河北省高市值制造业企业均为民营企业,广泛分布在汽车、机械、计算机、 医药等行业。河北省民营企业经济活力较强,2024 年 7 月发布的《河北省 2024 年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要点》进一步强调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依法保护民营企 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,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创造活力和巨大潜力,不断增强 民营经济综合实力、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图片
河北省34家企业入围民企500强,排名全国第5。全国工商联发布的“2024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”榜单中,河北省有 34 家民营企业入围,比去年多 1 家, 排名全国第五,与去年一致。本次民营企业 500 强入围门槛为 275.78 亿元,比 上一年的 263.67 亿元提高了 12.11 亿元。河北省 6 家企业入围前 50 名,分别为 敬业集团有限公司、德龙钢铁有限公司、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河北新华联 合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新奥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,分别位列榜单第 17、30、34、36、41、48 位。
从地区分布看,邯郸市有 13 家入榜,位居河北省首位,唐山市 7 家,石家 庄市 5 家,保定市、邢台市、沧州市、廊坊市各 2 家,秦皇岛市 1 家。从营业收 入情况看,上榜企业平均营业收入 882.15 亿,较上年增加 14.63 亿,增长 1.69%, 其中,营业收入超 1000 亿的有 9 家,较上年增加 1 家,营业收入在 500-1000 亿 和 300-500 亿之间的各有 11 家,300 亿规模以下的有两家。
从行业分布来看,榜单中河北省排名前五的民企中有四家为钢铁企业,分 别为敬业集团、德龙钢铁、冀南钢铁、新华冶金,第五名为长城汽车。钢铁是 传统支柱行业,河北省孕育了许多优秀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,34 家上榜民企中 有 22 家主营业务涉及到钢、铁冶炼相关,此外还有 2 家为食品制造,2 家为化 工药品、原料药制造相关,2 家为建筑施工企业,整车制造、天然气开发、光伏、 石油化工和餐饮管理领域则各有 1 家。
1. 4 百强县:迁安、任丘、午安入围百强县市
河北省有 3 个县市入选 2024 年百强县榜单,排名全国第 6。河北省共有迁 安市(14 名)、任丘市(40 名)和武安市(81 名)3 个县市入选 2024 年百强县 榜单,排名全国第 6。(1)迁安市:由唐山市代管,2023 年 GDP 为 1263 亿,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 67亿,常住人口 78万人。仁安市是我国四个特大铁矿带之一, 以采矿、钢铁冶炼为主业,有装备制造和精品钢两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, 占唐山市省级产业集群的 40%。(2)任丘市:由沧州市代管,2023 年 GDP 为 729 亿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7 亿,常住人口 86 万人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任丘市科技 型中小企业 1641 家,总量位居全省第一,现拥有新型建材、电子通讯设备、交 通设备、电力设备制造和石油化工共 5 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,占沧州市省级重 点产业集群的 21%。(3)武安市:由邯郸市代管,2023 年 GDP 为 802亿,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 50亿,常住人口 82万人。武安市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,矿 产资源以铁、煤矿为主,是全国 58 个重点产煤县(市)和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 之一,拥有武安市精品钢材产业集群。
1. 5 上市公司:累计 82 家,集中于制造行业
河北累计有 82 家主板上市公司,今年新增 4 家创业板上市公司。截至 2024 年 10 月 29 日,A股上市公司数量共计 5361家,累计总市值达 92.59 万亿,其中 河北在 A 股市场上市企业为 82 家,其中主板 49 家(上交所主板 25 家、深交所主板 24 家)、科创板 1 家、创业板 24 家、北交所 8 家。河北省上市公司总市值 为 12582 亿,较年初增长 19.7%,今年以来河北省还新增了 4 家创业板上市公 司,分别为 6 月上市的爱迪特,7 月上市的科力装备,9 月上市的无限传媒和上 大股份。
石家庄有 23 家上市公司,唐山和保定亦有超 10 家上市公司。从地区分布 来看,石家庄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,达到 23 个,占总量的 28%;其次为唐山和 保定,分别拥有 13和 11家上市公司;廊坊、秦皇岛、邢台、沧州和邯郸上市公 司数分别为 7 个、6 个、6 个、5 个和 5 个;衡水、张家口和承德的上市公司数 量相对较少。 从规模来看,河北 A 股 82 家上市公司中长城汽车是唯一市值超千亿的上市 公司,10 月 29 日市值达到了 1945 亿,5 家公司市值在 500 亿-1000 亿元,分别 为新奥股份、紫光国微、晶澳科技、润泽科技和中国动力,25 家公司市值在 100 亿-500 亿元,15 家公司市值在 50 亿-100 亿元,28 家市值在 20 亿-50 亿,另 有 8 家上市公司市值在 20 亿以下。 从行业来看,河北省 82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制造业,其中有 63家制造业 上市公司,另有 5 家信息技术领域上市公司、4 家水电燃气领域上市公司,金融 行业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、采矿业和房地产业各有 2 家,水利、环境和公用事 业以及建筑业各有 1 家上市公司。
2、地区分布:各市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概况2. 1 石家庄:13 个省级集群,涵盖电子信息、医药化工等领域
石家庄拥有 13 个省级重点集群,位列全省第三,主要涵盖电子信息、医药 化工等领域。(1)2023年石家庄市GDP总量实现7534亿,排名全省第二,2023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.5%,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 27.8%,钢 铁工业增长 11.4%,医药工业增长 7.8。作为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,石家庄市 经济结构多元化,拥有多个支柱产业,除了钢铁、石化等传统产业,近年来新 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是石家庄市重要的优势产业、主导产业。(2)自 2021 年起,石家庄市提出打造 5 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(新一代电子信息、生 物医药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现代食品、现代商贸物流),并着力推动生物医药、新 一代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。经过三年时间,新一代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 率先迈进千亿级大关,目前石家庄市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涵盖电子信息、医 药化工、装备制造、皮革、装饰材料、金属制品、板材家具、纺织、乳业等领 域,已拥有 13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。
(1)石家庄市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:鹿泉区现有电子信息企业 920 余 家,2022 年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630 亿。近年来,鹿泉区依托中电科 13 所、54 所,聚集了海康威视、远东通信、普兴电子、银河微波、森思泰克、京 华电子、博威集成电路等一大批优势企业,在集成电路、现代通信、汽车电子、 软件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。中瓷电子、神玥软件、丰源智控等 7 家 公司成功上市,博信通信、东森电子等 12 家电子信息企业入选全省首批县域特 色产业集群“领跑者”名单。(2)晋州市纺织产业集群:纺织产业是晋州市重 要的传统优势产业,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,先后被认定为“河北省纺织服装出 口基地”、“河北省重点纺织产业集群”。近年来,晋州市大力发展纺织产业,延 伸产业链条,优化产品结构,培育市场主体,全力打造集棉纺、床上用品、服 装生产和市场交易等于一体的百亿级纺织产业集群,2022 年营业收入 115.8 亿 元。现拥有纺织企业 806 家,相关从业人员 6.3 万人,全市每 8 人中就有 1 人从 事纺织相关产业。
2. 2 唐山:5 个省级集群,涵盖钢铁、轨道交通、装备制造等领域
唐山拥有 5 个省级重点集群主要涵盖钢铁、轨道交通、装备制造等领域。 (1)今年来唐山市经济总量屡创新高,2023 年全市 GDP 总量实现 9133 亿,蝉 联全省第一。作为我国北方工业重镇,唐山市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,精品 钢铁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深刻转型、蝶变跃升,2023 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 66.8%,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、茁壮成长,占工业的 15.4%。(2)此 外,近年来唐山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,钢铁、轨道交通、装备制造 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崛起,目前已拥有 5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有效推 进转型升级,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图片
(1)迁安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: 为延长产业链,带动钢铁产业转型提升, 迁安引进实施一批整机制造、智能制造项目,发展下游的吃钢产业,打造装备 制造产业,实现钢铁产品就地转化升值,钢材本地转化率达到 30%。目前迁安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有装备制造企业 65家、相关配套企业 55家,装备制造产业集 群实现营业收入 250 亿元,从业人员 8345 人。(2)迁安市精品钢产业集群。迁 安市聚焦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,围绕钢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,优化产业体系,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、高竞争力产品。近年来,迁安市大力推动钢铁产业向“精 品化、链条化”迈进,先后实施首钢、九江等 18 个产能置换、绿色改造项目, 抓好首钢智新高性能取向硅钢、九江短流程炼钢等 12 个精品钢铁项目。 迁安市 的钢铁产业发展目标是:到 2025年,钢铁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到 3000亿元,钢 材产量达到 5000 万吨,精品钢材比重达到 80%,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 响力显著提升,打造全国一流的精品钢铁产业基地 。
2. 3 沧州:24 个省级集群,涵盖装备制造、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
沧州市 24 个产业集群位居全省第一,涵盖装备制造、汽车及零部件等多个 领域。(1)近年来,沧州经济发展迅猛,2023 年全市 GDP 总量实现 4440 亿, 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。沧州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,其中制造业尤为突出, 钢铁、化工、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,同时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,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动力。(2)此外, 沧州市拥有 24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数量上位于全河北省第 1,涵盖装备制造、 汽车及零部件、电子通讯设备、电线电缆、汽车配件、玻璃、皮革等领域。 2021 年沧州市的 24 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共有四上企业数 853 家,从业人员 67.9 万人,实现营业收入 3918 亿元,上交税金 175.6 亿元;实现产值 4091.1 亿元, 增加值 1013.6 亿元,占 GDP 的比重约在 24%左右。
(1)河间市再制造产业集群:河间市再制造产业脱胎于汽车零部件回收业, 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。近年来,河间市借力政策东风,通过搭建产业平台,引导 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,以发达的逆向物流体系为基础,发展五大“补链”和 “延链”项目,形成了“旧件回收供应、分类处理清洗、标准再制造加工、严 格质量检测、标明再制造产品销售”健全的产业链条,打造循环经济“再利用” 升级版。截至 2022 年底,河间市拥有具备再制造基础的企业 340 家,旧件商户 4500 余家,从业人员 5.2万人,年产值超 110 亿元。(2)任丘市新型建材产业集 群:建筑门窗是任丘市新型建材产业的主导产品之一,包括各类铝型材、门窗 五金配件、门窗幕墙等,年产值近 90 亿元,任丘也成为北方最大的铝型材及建 筑门窗生产基地。2021 年,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实现产值 180.5 亿元,纳税 1.28亿元。截至 2022 年上半年,在整个新型建材产业行业,任丘共有新型建材企业 1075 家,从业人员 1 万余人,其中规上企业 87 家,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 22 家、专精特新企业规上企业 6 家。
2. 4 邯郸:9 个省级集群,涵盖装备制造、精品钢材等领域
邯郸市 9 个产业集群位居全省第五,涵盖装备制造、精品钢材、冶金等多 个领域。(1)2023 年邯郸市 GDP 总量实现 4382 亿,排名全省第四。作为国家 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,邯郸市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推动产业迈向高端、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,在依托钢铁、煤炭等传统优势 产业的基础上,大力布局机器人、核心零部件、家电装备、能源装备、汽车制 造、农机等 6 项重点领域,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。(2)截至 2022 年底,邯 郸市 36 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纳入全省统计范围,涵盖钢铁、装备制造、食品加 工、纺织服装等行业,并呈现产业集中、布局合理、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等特 点,实现营业收入 4496.2 亿元。其中包括 9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数 量上和廊坊并列河北省第 5,邯郸市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涵盖装备制造、精品 钢材、冶金、自行车、食品、标准件等领域。
(1)曲周县自行车(童车)产业集群:曲周县童车童玩产业起步于 20 世 纪 70年代,经过 40多年的发展,形成了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和社会化服务于一 体的产业集群,成为全国最大的自行车、电动车零配件及童车生产基地之一。 目前,曲周县有各类童车童玩及零配件生产企业 1800 余家,年产童车童玩 5000 万辆,产品远销美国、俄罗斯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超过 72 亿元人民 币,年出口创汇 1.2 亿美元,童车童玩成为带动曲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。(2) 邱县食品产业集群:邱县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、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。近年来, 邱县绕食品产业发展,规划建设了“两园一区”,其中北京食品产业园建设标准 化厂房 8 个,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,中威亿利、中科大健康食品、弗蒙特益生 菌、康远清真功能性食品、华都食品肉食加工项目入驻;东莞食品产业园占地 近 1000 亩,味盟食品、新盟食品、明禾食品、佳汇香食品、运盟物流等企业入 驻;食品聚集区入驻了集味轩食品、哆呋食品、明轩食品等食品企业。2023 年 邱县食品产业营收达到 120 亿元,目前拥有食品企业 200 余家,产品涵盖 20 大 类 600 余个品种。
2. 5 保定:13 个省级集群,涵盖汽车制造、毛纺织等领域
保定市 13 个产业集群并列全省第三,涵盖汽车制造、毛纺织、肠衣等多个 领域。(1)2023 年保定市 GDP 总量实现 4382 亿,排名全省第五。保定市传统 制造业基础深厚,包括汽车配件制造、纺织服装业等支柱产业在全国占有一定 地位,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,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行业规模亦不断 扩大。(2)2023 年保定市 37 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 4485 亿,居全 省第 5位,增量 597.12亿,与石家庄并列全省第 3位,同比增长 13.7%。其中包 括 13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数量上排名河北省第 4,保定市省级重点 特色产业集群涵盖汽车制造、毛纺织、肠衣、雕刻、皮革、橡胶、商贸物流、 食品、药业等领域。
(1)蠡县毛纺织产业集群:蠡县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当前发展的第一产业 集群,集中力量进行转型升级,支持产业发展。蠡县毛纺织产业集群有各类生 产配套服务企业 900 多家,分化纤、羊绒、双面呢、毛纺、皮毛布、织布、印 染、手套、毛巾、毛毯、地毯、棉服等 13 个行业,主要聚集在辛兴、百尺、郭 丹等乡镇。蠡县 2019 年被评为“河北省纺织产业名县”,2021 年被评为“河北 省棉服名县”,截止目前共有 903家纺织企业,3.8万从业人员,年销售收入达到 417.7 亿元。(2)定兴县食品产业集群:近年来,河北定兴县加快食品产业布局, 依托食品产业传统优势,深耕产业发展,凸显聚集效应,倾力打造“中国休闲 食品之都”。目前,食品产业已成为定兴县第一大主导产业,喜之郎、西麦、马 大姐、华美、同福等全国知名企业、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定兴。定兴县先后 被评为“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休闲食品产业试点地区”“河北省休闲食品 特色产业名县”,2023 年定兴县食品产业实现产值 115 亿元,从业人员 1.2 万人, 引领定兴休闲食品产业实现快速发展,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。
2. 6 廊坊:9 个省级集群,涵盖电子信息、家具等领域
廊坊市 9 个省级产业集群并列全省第五,涵盖电子信息、家具、人造板等 多个领域。(1)2023 年廊坊市 GDP 总量实现 3608 亿,排名全省第六。廊坊市 产业基础雄厚,蔬菜、畜牧、水果等支柱产业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同时 制造业也是廊坊市的强项,钢铁冶炼、食品加工、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处 于全国领先地位,近年来现代商贸物流、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也蓬勃发展,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行业规模亦不断扩大。(2)2022 年廊坊市 21 个 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 2142.3 亿元,其中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达到 12 个, 产业规模超百亿元集群达到 10 个,其中包括 9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 数量上和邯郸并列全省第五,廊坊市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涵盖电子信息(新 型显示)、家具、人造板、钢铁压延、塑料化工、有色金属、绝热节能材料、红 木文化等领域。
(1)固安县电子信息(新型显示)产业集群:固安新型显示产业基地,作 为全国四大显示产业集群之一、京津冀显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已成 为国内少有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。目前,固安县聚集了 维信诺、京东方、翌光科技等 60 余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产业,各企业间 形成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协作,新型显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。固安县现有电 子信息类企业 133 家,其中规上企业 37 家,省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企业 30 家, 从业人员超过 1.7 万人,2023 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完成营业收入 100亿元。(2) 香河县家具产业集群:家具产业是香河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,目前 香河县家具企业达 2648 家,在软体家具、实木家具、办公家具领域聚集了像喜临门、爱依瑞斯、富都华创等一批优质企业。2023 年香河家具产业集群实现营 业收入 247.31 亿元,实现增加值 47 亿元,2024 年 1-7 月香河智慧家居产业集群 实现营业收入123.56亿元,同比增长7.92%,目前基本形成研发设计、原材料、 生产制造、检验监测、展示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。
2. 7 邢台:20 个省级集群,涵盖汽车及零部件、轴承等领域
邢台市 20 个产业集群位列全省第二,涵盖汽车及零部件、轴承等多个领域。 (1)2023 年邢台市 GDP 总量实现 2586 亿,排名全省第七。面对长期以来钢、 焦为主产业结构的瓶颈制约,邢台市按照"一手抓特色产业、一手抓新兴产业" 的思路,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、健康食品、新材料、 新能源汽车等为主导的多点支撑、多极引领的产业格局。(2)2024 年上半年邢 台市 46 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 2960.39 亿元,同比增长 7.17%,其中包 括 20 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数量上位列全省第二,邢台市省级重点特 色产业集群涵盖汽车及零部件、轴承、装备制造、玻璃、稀有金属、羊绒、自 行车、智能电动玩具、食品、单晶硅、纺织服装、电线电缆、宠物食品等领域。
图片
(1)平乡县自行车产业集群:平乡县是“中国童车之都”,年产自行车、 童车共计 1.45 亿辆,其中童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 50%、国际市场的 40%,产品 远销欧盟、非洲、南美洲、东南亚、中东的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当前,平乡县 形成了以平乡为中心,辐射带动周边“两市四县”的自行车、童车、智能电动 玩具产业经济带,成为国内第四大自行车童车产业板块。目前,平乡县自行车、 童车企业有 2600余家,从业人员 12万人;建有全省唯一的以自行车、童车产业 为主导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入驻企业达 312 家,年产自行车、童车及 电动玩具 1.45亿辆(件),占国内市场的 50%、国际市场的 40%,集群营业收入 达 300 亿元。(2)临西县轴承产业集群:轴承产业已成为临西县域经济发展的 主要支柱。截止目前,临西县拥有轴承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 1389 家,其中生产 企业 526 家,规上生产企业 35 家,从业人员 9.3 万人,拥有各类生产设备 7.2 万 余台(套),产品涵盖轴承钢、陶瓷、不锈钢等多种材质的 4000 多个型号,年 生产能力 8.1 亿套,远销东南亚、欧美等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,2023 年销售收入 236.2 亿元,同比增长 14.98%。
2. 8 秦皇岛:2 个省级集群,涵盖金属材料、皮毛等领域
秦皇岛市有 2 个省重点产业集群,涵盖金属材料、皮毛等领域。(1)2023 年秦皇岛市 GDP总量实现 2001亿,排名全省第八。秦皇岛有着悠久的矿业开发 历史,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,通过加快推动金属冶炼、装备制造、食品加 工、金属压延、文体旅游、临港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,并大力发展生 命健康、信息智能、绿色建筑及节能环保等市场前景好、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,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。(2)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,秦皇岛市初 步形成了粮油、蔬菜、食用菌、板栗、水果、中药材、畜禽、水产、毛皮、休 闲农业等 10 个特色产业,不过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数量相对较少,主要包括昌黎 县的金属材料和皮毛两大产业集群。
(1)昌黎县皮毛产业集群:经过近 40 年的培育发展,昌黎已经成为全国 县域最大的皮毛动物养殖基地和皮张交易中心,貉皮总产量居全国首位。全县 养殖总量保持在 800 万只左右,占全国十分之一,被授予“中国毛皮产业化基 地”、“中国养貉之乡”的称号。昌黎皮毛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, 年交易皮张 1500万张,活跃在市场的经纪人万余名,皮毛商贸企业 1000余家, 已成为集皮张交易、仓储物流、冷库、裘皮服装展销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全国 性专业皮毛市场。2022 年昌黎县皮毛产业集群总产值 142 亿元,同比增长 9.2%; 实现税收 1260 万元,同比增长 27.9%。(2)昌黎县金属材料产业集群:昌黎金 属材料产业实现了由低端粗钢、普钢向高端精品钢、优质钢转变,培育了黑色 金属冶炼压延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和工业缝纫机零件加工三个重点产业, 形成了冶金铸造、新型建材、机械制造等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,目前拥有安 丰钢铁、宏兴钢铁、兴国精密铸件等代表企业。2019 年,昌黎县金属材料产业 铁产量 1031万吨、钢产量 1053万吨,基本实现了由粗钢到棒材、线材、板材、 型材等建筑用钢和制造用钢的加工转化。
2. 9 衡水:6 个省级集群,涵盖复合材料、毛皮等领域
衡水市有六个省重点产业集群,位列全省第七,主要涵盖复合材料、毛皮 等领域。(1)2023 年衡水市 GDP 总量实现 1888 亿,排名全省第九。衡水市是 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,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基础,工业为主导,服务业为 支撑,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,此外衡水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,如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(2)近年来,衡水市针对 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,制定县域特色产业振兴 计划,目前衡水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共涉及工业 32 个行业、4000 多个品类, 产业覆盖面广,其中包括 6 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,数量上位列全省第七,主要 涵盖复合材料、毛皮、农副产品加工、丝网、服装服饰、橡塑制品等领域。
(1)枣强县毛皮产业集群:枣强县大营镇是裘皮业的发源地,经过多年的 发展,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裘皮加工、生产集散基地。全县拥有皮毛加工企 业 16000 多家,其中一般纳税人企业 1300 余家,年销售收入 140 亿元,从业人 员 5 万余人,产品涵盖十大系列 4000 多个品种,拥有注册商标 363 个、省知名 品牌 18 个、真皮标志 15 个,年加工各类裘皮服装 500 多万件,畅销世界 60 多 个国家和地区,并已辐射到周边 5市县 500多个村庄,部分产品已占据市场主导 地位。(2)安平县丝网产业集群:安平县的丝网产业经过 500 多年的发展,已 经形成了从拔丝、织网到滤器制品、织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,是全球最大的 丝网产销集散地。安平丝网产品共有编织类、焊接类、非织造类、冲拉类、制 品类、拉拔类 6 大系列,400 多个品种,6000 多种规格,广泛用于交通水利、畜 牧养殖、建筑装饰等工农业生产生活和航空航天、石油化工等高精尖领域。 2023 年安平县丝网产业产值达 1006 亿元,成为河北首个超千亿元国家级中小企 业特色产业集群,截至 2024 年上半年,安平县丝网产业贷款余额达到 130.13 亿 元,同比增长 17.83%。
2. 10 承德:3 个省级集群,涵盖冶金采选、铁矿采选、食用菌等领域
承德市有 3 个省重点产业集群,主要涵盖冶金采选、铁矿采选、食用菌等 领域。(1)2023 年衡水市 GDP 总量实现 1852 亿,排名全省第十。承德拥有丰 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,为承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,制造 业方面则以钢铁、机械、建材等传统行业为主,近年正积极向清洁能源、储能 装备、现代中药材等新兴行业扩展。(2)承德市坚持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,2023 年上半年承德市 13 个省级县域特色 产业集群实现营收 368.03 亿元,上缴税金 18.45 亿元,从业人员达 10.62 万人, 规上企业 215 个,其中包括三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,主要涵盖冶金采选、 铁矿采选、食用菌等领域
平泉市食用菌产业集群:平泉市是华北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, 平泉食用菌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研发、高端种植、精深加工、市场物流、品牌 打造、文化创意、金融创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。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 6.8 亿袋, 产量 60 万吨,产值 62 亿元,产业链产值 80 亿元,带动全市 3.5 万农户,12 万 余人脱贫和就业创业。培育并逐步壮大了森源、京美、瀑河源、燕塞、鲜派、 金稻田、华素素食品等菌类上下游龙头企业 30余家,年加工能力 10万吨以上, 以食用菌速冻、功能饮料、菌菇肉、菌面、香菇脆、调味品为主的 10 大系列 100 多个品种常年供应国内外市场,远销欧美、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国家,年 创汇 2000 万美元。平泉市先后被授予“全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”、“中国食用 菌之乡”、“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”、“中国绿色食用菌十强县”、“中 国特色产业集群 50 强”等荣誉称号。
2. 11 张家口:3 个省级集群,涵盖新能源、大数据、汽车等领域
张家口市有三个省重点产业集群,主要涵盖新能源、大数据、汽车等领域。 (1)2023 年张家口市 GDP 总量实现 1843 亿,排名全省第十一。农业作为张家 口市的传统行业,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制造业和工业方面张家口的发展略 落后于省内其他城市,近年来张家口紧盯高质量发展,紧密结合区位优势、资 源禀赋和发展基础,推动新能源、大数据、汽车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全链条布局,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。(2)张家口市紧密 结合区位优势、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,不断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目前已基 本形成涵盖汽车制造、大数据、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集群 24 个,呈现出“一县 一品牌、一业一风采”发展态势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带动该市县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主引擎。2023 年张家口市的 19 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首次突 破 1000 亿元,同比增长 19.3%,其中包括三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,主要涵盖新 能源、大数据、汽车等领域。
图片
(1)张北县新能源产业集群:张北县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,不断推动新能 源产业创新建设,先后推动申报和实施国家多能互补示范工程、新能源微电网 示范工程、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 9 个门类示范项目。目前全县累计取得国 家、省、市批复的新能源总指标规模 1681.6 万千瓦,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 1006.83 万千瓦,发电量超过 152 亿度,税收 4.73 亿元,张北新能源产业被认定 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稳居河北首位、全国前列。 (2)张北县大数据产业集群:近年来,张北县立足“中国数坝”和“两基地、 两中心、一枢纽”发展定位,以数字经济税收和就业倍增计划为引领,聚焦延 链补链强链,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着力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隆 起带。目前,全县共有 13 个数据中心项目,总投资 990 亿元,阿里云联、上海 数据港等 5个项目及阿里庙滩北、阿里察哈尔 2个新基建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建成 投运,中国电信数据中心、“东数西算”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、张家口算力产 业园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相继落户张北,全县可上架服务器规模达到 84 万台, 从业人数达 5600 余人。
3、发展建议: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集群升级3. 1 主要问题:聚集效应偏低,技术创新不足
产业集群聚集效应低下,产业链整合不够。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整体来看 规模仍较小,在同行业占领先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很少,多数的产业集群是在 农村或者是乡镇层面发展形成的,有着起步低、规模小、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 较低等特点,与浙江、广东等发达省份的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相差很大。此外, 当集群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时,往往起不到相互协作的作用,很多都存在着恶 意竞争、相互压价,也影响了产业集群聚集效应的发挥。多数集群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之间协同不足,资源整合不够高效,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,急 需政府的规划、引导。 技术创新不足,缺乏领军企业。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以传统制造业为主, 部分产业集群仍依赖于传统技术和工艺,缺乏自主创新能力,普遍面临成本逐 年上升、利润空间趋窄、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,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。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目前总体上看,其自主创新力较差,在全国居于中等偏下 的位置。此外,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一般是从一个知名企业开始的,领军企 业对集群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但现在河北省多数县域产业集群中领军企 业很少,没有形成品牌优势,导致产品的低端化,非常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。
产业集群分布不均衡,区域分工统筹导向不清晰。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发 展的时间较短,集群分布不够均衡,以省级重点特产集群为例,主要分布在沧州、邢台、石家庄和保定地区,数量均在两位数,而张家口、承德和秦皇岛的 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数量相对较少,仅有 2-3个,地区分布上明显不够均衡。此外, 从不同城市的重点产业集群覆盖的领域来看,不同城市产业集群覆盖领域多有 交叉重叠,如全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就超过 20 个,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,区域 分工统筹导向不清晰。
3. 2 相关建议:强化科技创新,培育龙头企业
强化科技创新,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动能。(1)强化攻关任务统 筹部署,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重点需求,补齐基础原材料、基础工艺等技术短板, 锻造生物医药、新能源装备等技术长板,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各个击破。联 合产业技术专家、管理专家以及金融投资、技术转移机构组建科技特派团,深 入县域企业开展技术、管理、知识产权、科技招商等科技服务,增强企业原始 创新能力。(2)鼓励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研发创新,完善产学研成 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,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、新项目、新产业。加 大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,鼓励中小企业专业化、精细化、 特色化发展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,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重点实验室、企业技 术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。
培优育强龙头企业,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现代组织体系 。(1)主动对接 国内外 500 强企业和知名央企、国企、民企,引进一批潜力大、前景好、带动 性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。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、上市 融资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,引导资源要素、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聚集,重点培 育一批产业集群“领跑者”企业。根据《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“共享智造”行 动方案》,河北省将强化“领跑者”企业培育,持续支持“领跑者”企业更新先 进生产、研发、检测、试验设备,并按照企业年投入资金 20%给予补助,最高 不超过 500 万元;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股权、债权或者资产收购等方式实施并 购重组,整合资源做大做强。推动一批集群企业上市。(2)加强资源整合,推 动行业信息交流、资源共享、产品互补、平台共用,促进集群企业相互支撑、 共生共荣,实现产业融合互动发展、区域协调联动发展。完善产业链条,加强 组织创新,推动企业向产业发展优势区集中、向县域产业园区等功能区集中, 人才、资金、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、优势产业集群汇集。鼓励优质企业通过股权收购、统一经营等方式,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,促进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。
强化政策引导,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。(1)河北有多个地区的产业集群 存在重合,应实现区域分工合作强化政策和规划顶层设计,促进区域分工有序 有效。此外,通过创新利益协调机制,调动重点区县引领分工积极性,激发重 点区县协同带动区域创新能级提升,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协调布局;建立 灵活合作机制,实现平台共建共享,发挥区域特色优势,有效促进产业链空间 合理分布。(2)实施激励性财政政策,加大对技术研发、品牌建设、质量提升、 产业链延伸等的奖补力度,推动政府产业投资基金长期稳定投向县域特色产业 集群;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创新金融产品,推动企业上市,拓宽集群企业投融 资渠道;统筹安排用地计划,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,保障县域特色产业集 群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等。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杭州市股票配资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